原產於亞洲的熱帶地區,每年五月至十月為盛產期,但在台灣是一年四季均可生產苦瓜。
山苦瓜較一般白苦瓜個頭小,濃綠色的疣狀突起表面,據說也比一般的苦瓜稍苦一些。
成熟時,綠色的顆粒從乾澀暗沈,變得油亮飽滿,有些還開始轉為明亮的黃色,光是欣賞就愛不釋手。
「本草綱目」記載,苦瓜微苦、寒、無毒,具有除邪熱、解疲勞、清心明目、益氣壯陽之效果。
除了本身低熱量、高纖維的特性外,還有促進血糖代謝,是不錯的「護心」食材,
近來,在健康食品中,也很紅。
因為,山苦瓜的苦瓜鹼(高能清脂素)含量高,有抑制脂肪吸收等功效,
所以,許多的減重飲品或食品,都打出含有山苦瓜的成份。
1.山苦瓜洗淨,去籽
2.用湯匙刮去白膜,切條狀
3.水煮沸,將山苦瓜放入,汆燙1﹣2分鐘
4.撈出備用
重點是要去白膜及汆燙,這樣可以去苦味,比較不苦。
之後,喜愛涼拌、熱炒甚至煮湯,
就依各人喜好添加配料,各自發揮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