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5-25

謝謝財神爺 - 龍潭大潭

一直說要謝謝財神爺。
上次經過大潭,臨時起意停了下來, 停車時發現方向盤好難打,下車看才發現爆胎了,爆的嚴重。
還好當時沒直接上高速公路回台北,不然應該不只是一個輪胎而已了。


2014-05-18

夜半鐘聲到客船 - 蘇州。寒山寺

鐘,當然是楓橋夜泊畫龍點睛的主角之一。

我在大鐘樓上,發現在鐘頂上的那鐘掛有個好可愛的獸頭,兩個獸頭四隻腳,拱起的背部正好可以將鐘掛起。


後來再寺中看到不同的鐘,大多都是同樣的結構,兩個獸頭四隻腳,





這是個怎樣的典故,我也很希望弄清楚哩。

姑蘇城外寒山寺 - 蘇州。寒山寺

進入第二個園中,依然是人山人海,如果我要形容為摩肩擦踵,應該也不為過。



楓橋夜泊中,絕對不能少的是鐘聲。
雖然新建的鐘樓有著高8米的大鐘,但我這裡的鐘樓裡的卻是原來的鐘,
但我一直以為張繼聽到的鐘聲,應該是從這個鐘樓裡的鐘所敲出的鐘聲才對。




人群漸漸散去,在樹蔭環繞之下,鐘樓恢復他的靈秀,悠靜的穿廊,這才是我印象中的江南庭園。

園中最高的建築,普明寶塔,在它的四個角落,有著兩對青銅的獅子,我尤其喜歡那母子對看的獅子。





昭明寶塔目前只開放到二樓,從樓上回望鐘樓。


另一面則可看見法堂,


除此之外,我對他的屋角,屋頂上的雕刻也很感興趣
這三藏取經槢槢如生





中國建築之美處處可見。

江楓漁火對愁眠 - 蘇州。寒山寺

江楓,是江邊的楓樹?江橋與楓橋?還是江村橋呢?


看著這樣的景色,
開始想像著自己正躺在泊在江村橋邊的船上,
在水波的溫柔擺盪中,試著與心中翻騰不絕的愁緒共眠。
所以,我個人是比較喜歡"江村漁火"對愁眠的說法啦。

寒山寺入口寫著寒山寺的黃色牆面是"到此一遊"的必留影地標,
長長的人龍,一個接著一個的搶著爭取時間與人潮空檔,將這剎那留下。
因為我只是個旁觀者,所以才可以抽離的看著各種姿態上演。

現在的人,或許在密集的人與人關係中,
多是活在別人的眼光,追求社會的價值,卻總是都有段距離,
因為根本不知自己在找什麼,又怎能找得到呢?
所以一直在跑,卻永遠也追不上。
長久的不滿、不甘心的情緒之下,很容易被焦慮完全征服。

宗教是心靈的一個港灣,可適時的讓自己停靠休息,
尤其在最脆弱的時候,給自己一個支持的力量與希望,
其實這是最重要的關鍵,至少自己不是孤獨的。

每一支紅紅的燭火,都是每一個信徒虔誠的心、寄望或感謝。



我想要說的是,曾幾何時,原本應該莊嚴肅穆的庭院,居然被舖天蓋地的紅布條佔滿,
樹枝,樹幹,大雄寶殿前的香爐,全是密密麻麻,一層又一層的布條。
這麼多的祈求,這麼多的立願,是否太沈重了?
但從微觀來看,每一個布條又都是每一個祈願者的全部,沒有比較的權力。

這大哉問的問題,不是我這個仍在六道輪迴中學習的凡人可以回答的。
我衷心希望每個人都能得到他祈求的祝福,他的祈求也都能應驗。



紅紅爐火,䙚䙚青煙,
期待2014 
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


月落烏啼霜滿天 - 蘇州。寒山寺

難得多出來的半天,就決定隨興走走吧!
原以為時間應該還早,哪知道萬頭攢動的景象,讓我產生直接回頭的衝動。


雖然來蘇州的次數多得忘記了,但來寒山寺最多兩次,絕對不會超過三次,
而上次來的時間,嗯,又忘記了,應該有段很長⋯⋯的時間,因為長的我都不記得了。

唉!再次忘了什麼時候開始,常進出蘇州時會看到路邊立著高高的碑與塔,
心裡常想問這是哪的衝動,但也一直沒問。
今天才發現那碑與塔在原古樸的寒山寺園外,另成一個園區,
通常旅遊團也不會到此,相對之下,顯得清靜許多。
網上查了一下,大鐘大碑園是2008年12月30日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,
園中的大鐘高約8米,重108頓;大碑高16米,重400頓。
這是大陸歷史古蹟常令我困惑的地方,新與舊雜成,
甚至維護是拆舊整新,我真的很難理解其中的邏輯與價值觀。


大鐘樓,大鐘幾乎由頂掛到地面,鐘面上滿佈著篆刻的文字。
這是仿古寒山寺鐘,原鐘已經不知又是被哪一個土匪國給搶走了。


沿著階梯而上,從大鐘樓內往外望,大碑清楚在眼前。
上面提著俞樾的楓橋夜泊。


正對面,則可以看到在一片綠意中的寒山寺的普明寶塔




不知這大鐘大碑園區到底要如何歸屬,寒山寺名勝?古蹟?!


2014-05-15

明前碧螺春



好朋友送了一罐茶葉給我。初見時,就被它的罐子吸引住了。

這不是常見的金屬或紙做的,
而是有著深淺藍色系加上傳統的圖案的瓷罐子。

才沒有多久,這邊的設計與包裝,顯然有著飛躍的進步,速度驚人。
更重要的是內裝的是今年的明前碧螺春。

中國傳統的農業生產是依節氣來安排的,當然茶葉也不例外。
中國的農歷是每隔15天為一節氣,
大約在國曆3月5日或6日是“驚蟄”,春雷驚醒了冬天蟄伏避冬的萬物,也是各種植物萌發的開始,早發的茶也在驚蟄後開始萌芽。
經過“春分”,在4月5日“清明”前採收的茶就稱為”明前茶”。

經過漫長的冬季,茶樹本身修養生息累積充分的養分,
所以這每年第一發的新葉細嫩,香氣含量豐富,品質相對好。
再加上初春氣溫低,茶葉生長速度緩慢,產量有限的狀況下,
明前茶被認為是茶葉中的上品。

謝謝,好禮我收下了。

2014-05-10

立鶴

才剛入夏,立鶴就開得燦爛。


想當初購入時,小小的三吋盆,也不知她的名字,只覺得小小的紫花好看而已。

不知不覺中超過十個年頭的相伴,居然長得一層樓高了。
想想也是,兒子不是也從個頭小小的小學生,到今年研究所就快畢業了的壯小子了嗎?

日子過得快嗎?
過程中或許覺得漫長,但回頭看才可以體會什麼叫歲月如梭,滄海桑田啊!

而我們也在這時間的長河中,洗滌的更加圓融與豁達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