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就想去看燈會了,陰錯陽差的等到展期的最後一天。
想想也好,想看該看的人應該也都去過了,人潮應該比較少才對吧!
錯,人還是很多,但比起兩年前的那次,是少了些,但也可能是我們去的時段不同,
在傍晚左右,下午去的該準備回家,要看晚上的,大概還沒來。
只是進到園區,仍然看到萬頭鑽動的景象,
但比起台中烏日車站的人潮,還真是小巫見大巫,要好好的慶幸了。
今年是羊年,「羊」當然是整場的主角。
就像是一些外國人在討論的,中國羊年的羊到底是 sheep, goat, lamb or Ram?
其實是真的想太多了,有容乃大,反正是「羊」就一同慶祝吧,幹麼要分彼此呢?
我喜歡這種像雲又像棉球的意像中的羊,圓圓的一團,可愛不失羊味,但又不是真的那麼羊。
不論在那張臉或裝扮下的真實,小丑總是被定義成場上歡樂的種子,
他們也忠實的完成他們的任務,帶給人們熱鬧與歡樂。
遠遠就看到三隻高高的長頸鹿,頭上的裝飾,明亮的顏色,
五彩的氣球及燈炮,一整個就是節日歡樂的氣氛。
當然,少不了童話故事的主角與場景,小飛俠與虎克船長,當然少不了吃了鬧鐘的鱷魚。
這些喚起了許多美好的童年回憶。
描寫農家生活的花燈,紥得很傳神,花燈能做到這樣,也真是令人佩服。
既然是農家生活,當然少不了在廣場玩耍的童趣,懷舊的童年生活,已經是很久遠的模糊記憶片斷。
這些簡單的與自然互動的活動,曾經是小孩的重心,但現在的孩子有多少體會過個中滋味?
當然,民俗傳統一定是元宵花燈不可或缺的。
節慶的歡樂本就在與人群磨肩擦踵的熱鬧中,雖然人多,但大致還是有秩有序的。
當然,就算練就快手快腳的功夫,還是很難取到自己滿意的角度來做最好的註解。
元宵過完了,「年」也算過完了,一切回歸正常作息與工作,還有一整個羊年等著好好的打拼勒!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